2021年辅导员理论学习讲堂开课

发布者:张雨舟发布时间:2021-03-29浏览次数:330

(通讯员 李奥 赵晓 摄影 徐志持 江为民)作为全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326日上午,学校在中原楼举行辅导员理论学习讲堂,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宏达教授,开展题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的讲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及全校辅导员参加。

  

    

  

刘宏达立足于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的新征程,深入剖析了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他指出,意识形态斗争空前艰巨更加突显高校筑牢生命线的紧迫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构建新发展格局须更加注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他提出,在工作中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随后,刘宏达总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六个新特征,认为当前思想引领的理论性日益增强、价值引导的实践性日益突出、行为指导的精准性日益提升、协同育人的衔接性日益紧密、方式方法的技术性日益拓展以及以文化人的广泛性日益深化。在此基础上,他细致分析了思想引领的辩证发展规律,认为当前新发展阶段为大学生的价值指导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而新技术的使用助力高校思政工作逐步“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刘宏达教授强调,在协同育人方面,要解决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育人衔接问题,避免“各唱各的调”;在以文化人角度,要加强党史教育,扩大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力。

  

   

    

最后,他勉励全体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希望广大教师转“被动讲”为“主动讲”,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希望高校减轻辅导员事务性负担,加快构建现代化评价体系和信息化体系,推进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力、亲和力、吸引力、聚合力”。

据悉,本次专题讲座是辅导员理论学习讲堂的“第一课”,学校将邀请国内知名理论学者以及学生工作专家,分别从政策、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辅导员强化理论水平和提升专业技能,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