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雨舟 赵晓)12月23日,学工部在中原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五育并举”工作辅导员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学工部部长余小朋、副部长葛明、副部长石凌、校团委副书记夏东伟,以及辅导员代表参加了活动。座谈会由学工部副部长葛明主持。
会上,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何强、法学院辅导员吕瑞、文澜学院辅导员黄冠、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辅导员孙林红四位老师分别汇报了各组调研结果,从学理、政策、经验、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德智体美劳五育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五育内涵,介绍了相关学校的特色做法以及学校五育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学工部思政办主任赵晓介绍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实施方案的框架和构想。她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对“怎样培养人”的具体回答,其目的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有独特性,又有融合性,五育并举的重难点在融合,如何融合、以何作为主线,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中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可以作为五育融合的主线一以贯之。在学校五育并举实施方案构建中,将以德育为统领,将实施立德铸魂工程、增智固本工程、健体强基工程、尚美培元工程、以劳立身工程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五育“融合”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现实导向、需求导向,立足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协同凝练,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参与的思想引领计划,文明养成计划,能力提升计划,学业支持计划、知化成行计划,文化涵养计划,强身健体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品牌示范计划,骨干淬炼计划等十大行动计划。通过积极构建决策研究机制、任务分层级制、信息沟通机制、综合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动力、形成育人合力、激发学校活力,共同促进“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实施方案的科学制定与有效落实。
校团委副书记夏东伟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课外素质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学校开展的美育、劳育情况分享了工作经验。他指出,目前第二课堂的供给还难以完全满足学校对学生开展“五育”的需求,计划在充分调研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第二课堂课程设计,为“五育并举”的有效实施搭建校内平台。
学工部部长余小朋提出学校在制定“五育并举”实施方案时要把握思政工作这条生命线,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政体系,将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科研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融合贯通,设计并实施“铸魂工程”“固本工程”“强基工程”“润心工程”“践行工程”,将五育并举贯彻育人全过程,积极构建一体化全贯通的思政工作体系。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充分肯定了大家的调研和梳理。他强调在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时,大家要重点思考“并举”“融通”“综评”三点。他指出,“并举”并不等于“平举”,学校在设计“五育并举”实施方案时应有侧重点,德育和智育依然是最关键的两个部分,要着力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相互“融通”,要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用好“综评”指挥棒,将育人工作落实落细。同时,覃红引导大家着重围绕解决四个问题,开展相关研究,要思考五育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准的人才培养体系;思考国家目标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实施方案;思考评价标准与教育引导之间的关系,评价和引导是综合的课题,要形成多部门联动的育人合力,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运用;思考学校要求与学院特色之间的关系,学校应主要负责定标准、做服务、建平台,而学院可在此基础上创品牌、创特色,建立学院主导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