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玉乔 摄影/陈静勤)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和第三十二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博文”)的申报工作已于近期开始,为响应学生需求,给学生提供有效、系统的指导,5月28日下午2:00,学习发展中心在文澜305举办了“大创”、“博文”分享交流会。交流会主讲嘉宾为学校法学院张忠民教授、会计学院17级本科生孙才惠和法学院18级本科生夏至幸,学生学习发展中心黄艳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张忠民作为首讲嘉宾上场,他主讲的题目是《大学生科研项目申请的“学”与“术”》,他首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申请科研项目”,然后从科研项目的意义和种类两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大创”“博文”科研项目设立的初衷和通过做科研项目能收获些什么,他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很快吸引了在场的学生。
针对第二个问题“如何申请科研项目”,他给出了指导:一是本质上靠“学”;二是技巧上靠“术”。在本质上靠“学”部分,他从问题意识、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三个方面展开来谈,指导同学们培养问题意识,区分真问题与假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他在讲述中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强调了“学”的重要性。在技巧上靠“术”部分,他对选题、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意义、研究目标、创新、参考文献等一系列内容都做了详细指导。第三部分中,张忠民从研究计划、研究设计、调研报告、研究成果展示几方面回答了“怎么做好一个科研项目”的问题。结语部分,张忠民语重心长地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学校设置科研项目背后的深意,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大学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然后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
接着,孙才惠和夏至幸依次从不同的侧重点分享了自己做“大创”、“博文”的经验。孙才惠着重讲了项目选题和研究方法,她聚焦财经类大创选题,将选题分为了专业运用类和教育教学两大类,其中专业运用类包括了技术导向、时间/现象导向、政策/战略导向、理论导向4个方向,而教育教学类分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人才政策3个方向。她将历年立项的“大创”项目进行了分析归纳,对不同导向都给出了成功立项的例子。此外,针对不同导向的选题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她也做了细致的分享。
夏至幸则以时间线为脉络,从选题、申报、立项、结项答辩各个阶段依次给出指导,尤其是在结项答辩过程中,如何为答辩做好充足的准备和灵活应对评委们的提问,他给出了很多建议。
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嘉宾们一一进行解答,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仍然没有离去,和嘉宾们继续探讨,现场气氛热烈。